【我的返家乡故事】探访制墨工艺,助力文化传承--数学22周智权

文章作者:周智权时间:2023-08-28浏览:85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截止2023年,绩溪县有文化遗存三百余处,徽文化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出自绩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继承、振兴与推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的指示,7月10日,澳门8858cc永利赴宣城市绩溪县实践小分队来到绩溪上庄镇瑞川村,从徽墨制造厂厂主的口中,了解徽墨发展、销售与继承的现状,并从宏观角度,为传统老字号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初到绩溪,访问墨厂

在瑞川村,队员们主要参观了承文堂墨厂和胡开文墨厂。徽墨保持着自古以来的制作工艺,清代著名制墨大家胡开文和汪近圣等人的传统工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交融借鉴,又有所互补,逐渐形成了当代徽墨的制作工艺。从选材开始,有着讲究,承文堂的刘老板说:“烧制松烟只能由制墨工人亲自上山刨取挑选,是一分也马虎不得的。”制墨阶段,队员们亲眼目睹了承文堂的制墨工人将掺杂复杂原料的墨块雏形反复敲打,再用特定的模具定型的过程,成品墨带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字画皆有。

2.走访调查,销售渠道

三十多年前,制墨厂的数量不在少数,但随着各种新型书写工具出现和机器制作的挤压,手工制墨行业危机四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保全制墨厂,两位墨场老板选择了不尽相同的生存手段。承文堂的刘老板说:“我们承文堂的徽墨主要用于线下出口,销往新加坡等地,这是我们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相较于新加坡等国的市场行情,墨条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刘老板感叹道:“国内市场不行。现在喜欢书法这些传统艺术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大多是用钢笔,或是电脑打字,用墨条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国内市场徽墨的购买力很弱。”而胡开文墨厂则紧跟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主打线上销售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果。胡老板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他学制墨的心得,说着当年三五年才能出师的苦学“学制墨就好像做人,贪快是不能学好的,只能踏实下来耐住性子,才能学成出师。”

3.深入了解,传承危机

对于制墨工艺的发展,两位老先生都有同样的忧虑,即手工制墨后继无人。现在存在的问题有二。首先,随着制墨师傅年龄的增长,恐难继续这项脑力和体力结合的工作。承文堂现有的三个手工制墨师傅的平均年龄将近60岁。其次,没有青年愿意学制墨。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和时代发展,当代年轻人与老一辈人对工作的选择标准也有差别,年轻人更倾向入职于新型产业,对于手工制墨这种苦、累、脏、薪水低、几乎与时代脱节的工作,年轻人的敬佩之情会远大于他们的入职意愿。近年来,只有因身体原因辞职的老年人却没有入职的年轻人。制墨行业已经陷入了只有手工艺人退休而无年轻人接手的困境之中,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长此以往,制墨厂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制墨行业恐难振兴。

4.共同探讨,振兴建议

两位墨厂厂主都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文化振兴,也进行过财政补贴,让原本没落墨厂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补助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想根除问题,还是得从受众下手。对于文房四宝这类传统文化,国家应该从教育改革入手进行保护,将书法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从青少年开始就练习书法,这样一方面书法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四宝的国内销售市场也自然就扩大了,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那么这些传统工艺就不会丢失。(通讯员:荣菁秋  初审:汪志圣)

终审人:奚昕

返回原图
/